top of page

翠竹法身碧波潭,

滴露玲珑透彩光。

脱胎玉质独一品,

时遇诸君高洁缘。

古往今来,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翡翠喻之。翡翠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,刚毅和仁慈的象征。一些外国学者也把翡翠作为中国的“国石”。数千年来翡翠文化的发展,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紧紧相连。

 

翡翠之美,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,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,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文化之美。她是玉中君子,以温润内敛的品性,盈翠欲滴的相貌,以及出身东南亚的独特文化与风情,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。虽然来自民间,却常伴王侯将相、达官显贵左右,被誉为“玉石之冠”、“东方之宝”她便是翡翠。有诗曰“水边飞去青难辨,竹里归来色一般”,用水光的润泽与竹色的青翠,体现翡翠的光与色,从而赋予翡翠水的灵动之气和竹的清秀之姿。未见其容,未触其质,单是看到这样的诗句,也能对翡翠之美滋生出无限遐想:那该是拥有竹一般的君子之风的灵物。对于一件翡翠而言,种水色已经成为老生常谈,而翡翠的工,虽然不被常常谈及,却也是一件精美翡翠的重要元素之一,它不仅能为翡翠增色,还能化腐朽为神奇。

 

而人文美的蕴涵,使翡翠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。翡翠不琢,不成器,“翡翠虽有美质,在于石间,不经良工琢磨,与瓦砾不别。”好的材料仅仅是制作翡翠的基础,它的美还要人发现。美好的翡翠应该在用好的翡翠料的前提下,构图精美和谐,工艺精雕细刻,抚之有温润脂滑之感。

 

 翡翠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,翡翠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,翡翠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。所以君子爱翡翠,希望在翡翠身上表达对天地之灵气的向往。

 

 翡翠之德,代表着中国自古以来君子所追求的最崇高品格。

 

 翡翠之秘,在于其藏于丑石之中的绝美之姿,在于其被人类赋予的驱邪避凶之效,在于其与佩戴者心灵相通的共鸣。

 

 爱翡翠之人,都知“人养翡翠,翡翠养人”的说法,也都把翡翠视为活物,与之交流共鸣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,直至今日,翡翠依然在每时每刻为信赖他的人提供精神的寄托。

© 2017 by Amethyst International Inc.

bottom of page